伟德国际1946bv官网
 

畢業季丨“魅力畢業生”馮昌龍——以磨杵之志,系民族之情

來源:伟德国际1946bv官网 發布時間:2020-07-13

偉大民族精神是實現中國夢的強大精神動力”。我的夢,是成為凝聚民族精神的紐帶,為各民族團結奉獻自己的力量。幸運的是,如今的馮昌龍,正是自己期望變成的模樣。

馮昌龍,男,漢族,河海大學2016級給排水科學與工程專業,中共黨員,現已成功推免至河海大學市政工程專業。


青年志願者協會,年級委員會,團委,一個個部門見證了馮昌龍成長的台階;志願活動,評優活動,代表會議,不同的活動诠釋着心中不變的初心;班長,學院團委副書記,年級民族事務負責人,不同的角色鑄就了多彩的青春。但三年來,唯一沒有改變的,是學院民族事務負責人的身份,是一份為民族團結事業奮鬥的心。


個人榮譽

在校期間,獲“深水杯”全國大學生給排水科技創新大賽團體三等獎,連續三年獲河海大學“優秀學生”、“優秀學生幹部”稱号,連續兩年獲河海大學“優秀學生标兵”稱号,獲2019年河海大學“海韻風華十傑百佳”中“海韻風華百佳大學生”嘉獎;所負責的組織獲江蘇省“千鄉萬村志願服務優秀組織單位”、河海大學“五四紅旗團委”“優秀志願服務組織”等榮譽稱号;獲得“國家勵志獎學金”、“鐵嶺特種閥門獎學金”、“周玲雅獎學金”“新興鑄管獎學金”等獎學金。


(左一)組織召開院團代會



個人事迹

一、盡心盡力,積極擔當紐帶作用

擔任院民族事務負責人以來,他牢記一名民族事務負責人應起到的橋梁作用,處處統籌各民族同學利益關系,共同繁榮院校民族工作。作為學院老師的助手,他積極擔當紐帶作用,除上傳下達外,更積極的将十九大的新精神和新時代的新思想融入到基層民族工作的學習生活中。秉承着新時代青年要承擔起生力軍作用的要求,他積極組織召開學院民族生會議,貫徹新理念,提出新要求,開展新活動。針對自身存在的問題和不足,積極參加學校針對管理人才而組織的“1442”工程,前往青創中心、上海洋山深水港、新加坡等地學習先進的知識并将所想所獲及時的向學院和各民族同學們進行彙報,融入到平時的工作和活動中。

(後排中)與“1442”成員一起赴新加坡國立大學學習交流

二、腳踏實地,主動發揮榜樣作用

作為一名凝聚民族情誼的學生幹部,應該在各民族青年之中樹立良好的榜樣作用。他深知學習是現階段不能忽視的重要任務,因此從不松懈于成績。大學四年,他的成績排名穩定保持在專業前10%之内,更是成功推免至河海大學市政工程系繼續深造。學有餘力,使以助人,他針對民族生同學底子薄、漢語差的問題,積極開展“民族生評述”、“學習互助小組”、“民族生夜自習”“四級必過打卡”等活動,做到“門門有問題,題題有人問,問題有保障”的三有學習保障體系,幫助民族生同學們提高成績。學習之餘,他還積極參與學校活動外,積極組織民族生同學參加志願服務和講座類活動,增長見識,奉獻社會,融入集體;還在思想和政治上積極引導民族生同學入團入黨,接觸先進思想完善自身,力争優秀。在民族活動中引入雲檔案,将新技術應用到民族事務工作當中。

三、樂觀積極,民族基礎良好紮實

仰望星空,腳踏實地。在馮昌龍看來,這句話講的不僅僅是遠大理想和勤懇踏實的真理,更是對民族事務工作的寫照。在入學之初,他有幸擔任民族事務負責人一職,不少民族生同學

由于初次離家獨自生活,出現了迷茫悲觀等消極情緒。針對這一情況,他組織開展一對一幫扶、聚餐活動和秋遊等活動,幫助不同民族的同學們獲得更高的集體歸屬感,消除消極情緒。軍訓期間,就民族生同學飲食不習慣,住宿不方便等問題積極向輔導老師反映,同有關部門溝通,幫助同學适應環境,解決困難。又比如,開學前期,個别同學在生活經費方面的問題,醫保繳納方面對政策的不理解等問題,主動幫助,及時解決。

四、認真負責,躬行多于紙上空談

擔任民族事務負責人期間,積極主動開展成績統計、返鄉返校情況統計等,确保了民族工作高效有序進行;積極開展班級學習互助活動,語言提高活動,對初入大學後個别同學出現的心理狀況進行積極幫助和跟蹤反饋。堅持親自負責每一項民族活動,體現出了作為一名負責人應有的負責态度。期間,組織民族生會議20餘次,開展各類民族活動十餘次,參加集體彙報工作兩次,民族生自習等更是每日必到。在職期間,多個民族生參加“河海杯”足球賽、籃球賽與排球賽,特長得到充分發揮;一位民族生獲得2018年度河海大學“海韻風華”道德風尚類表彰;各民族同學互助團結,民族凝聚力得到加強。

常懷赤子之心,能燃燎原之火,大學四年,他的民族情誼跨越柯爾克孜族、哈薩克族、藏族等六個民族;艱苦樸素能吃苦,腳踏實地肯耕耘,從一名學生幹部到共産黨員,從新生到畢業,他為民族情誼奉獻了大學四年。





圖文來源:馮昌龍

編輯:位亞航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伟德国际1946bv官网 - weide官网 版權所有
地址:中國江蘇省南京市西康路1号   郵編:210098    Email:hjxy@hhu.edu.cn   制作維護:嘉碩網絡
  [頻道9]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