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德国际1946bv官网
 

青春心向黨——紅色之旅

來源:伟德国际1946bv官网 發布時間:2019-09-16

青春心向黨——紅色之旅

21世紀的今天,我們的民族又開始了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新長征。雖然再沒有雪山和草地,但我們同樣面臨着曆史和時代的挑戰。為能更好地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長征,河海水之子在暑假開展了紅色之旅的實踐活動。我們現在就來一覽他們的紅色之旅。


問題一:本次紅色之旅的目的是什麼


張子豪本次紅色之旅的主要目的是在五四運動100周年的紀念時刻,用親身經曆的方式加深我們對于革命先烈五四精神的理解和傳承同時體驗感悟黨的領導人們那段峥嵘的奮鬥歲月。

曾一川:通過在江西上饒方志敏幹部學院的理論培訓和實地參觀學習,追尋老一輩革命家前赴後繼、勇于鬥争、甘于犧牲奉獻的腳步。感悟方志敏“愛國,清貧,創造,奉獻”樸實話語中的磅礴力量,以期提升同學們的思想政治素養。


高凱燕::目的是提高同學們的黨性修養,加強同學們的社會責任感

問題二:你覺得本次紅色之旅有什麼意義?


張子豪:我覺得本次的紅色之旅活動讓我有機會能親身去參觀革命領導人們在艱苦奮鬥歲月時的足迹,親手摸一摸他們曾經用的桌椅闆凳,親眼看一看他們曾經住過的窯洞,親耳聽一聽他們曾經做過的事情,這對于加深我們對五四精神的理解有着巨大的幫助。同時,身臨其境也進一步加深了我們的直觀感受。這樣重溫奮鬥足迹的活動形式十分新穎且有重大意義。


曾一川:方志敏等老一輩無産階級革命家于黑暗中舉起火把,朝着舊世界的吸血鬼們發出怒吼。用自己的一腔熱血與奮不顧身,拯救可愛的母親于萬一。這種一往無前的精神對于物質時代豐盈的今天來說無比的珍貴。回答好“發展為了誰,發展依靠誰”這個根本的問題。對于塑造同學們正确的義利觀,樹立将個人價值與國家民族緊緊聯系在一起的意識大有裨益。

高凱燕:讓同學們深入了解中國革命和中國革命精神,牢固自己作為新時代接班人的曆史使命,積極投身于社會建設。





問題三:對于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長征你是怎麼理解的


張子豪我的理解是,在曾經的革命奮鬥歲月,長征的意義代表着希望,代表着以領導人們為首的革命隊伍為了新制度新國家新社會願意吃苦耐勞艱苦卓絕奮鬥的精神而在當今的和平年代,新長征的意義代表着我們不能忘記願意犧牲願意奮鬥願意吃苦的長征精神,并且我們要将這種精神運用到我們日常的學生生活中去而有了工作崗位的人們應該恪盡職守,努力為建設社會主義新中國為了中國夢而奮鬥。


曾一川:我想說的是“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正如那個動亂年代的方志敏們,他們為了挽救危難的中國,犧牲掉自己本可以輕而易舉獲得的榮華富貴,自己的家人、地方勢力,甚至整個反動統治階級對立。他們勇氣的來源就是為最廣大的中國人民謀幸福,為受百年屈辱的中華民族謀複興的堅定信念。所以,越是身處和平的年代,我們越要清醒地認識到是為何出發。建設新長征一定要有功成不必在我,但功成必定有我的精神。樹立社會主義遠大理想,紮紮實實做好本職工作,千萬條溪流就會彙聚成磅礴力量。

高凱燕:新長征是指改革開放新時期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标,是我們這一代人的長征。與紅軍長征相比,如今的環境、條件、力量都有了巨大進步,但新長征仍具有開創性和艱難性,我們應當繼承并發揚長征精神,引領我們整個民族不斷奮進,走向複興


問題四:參與了本次紅色之旅你有什麼别樣的收獲?


張子豪我覺得這次紅色之旅的收獲可能是改變了我腦海中革命的樣子曾經我們總是被教育說革命很殘酷,有犧牲有奉獻,同時條件艱苦,但其實我的認同感并不強烈。但這一次的紅色之旅活動,通過親身走訪感受革命領導人們走過的道路,參觀他們的住宿,聽導演講述他們的所作所為,這深深地觸動了我,讓我第一次對革命道路的過程有了一個全面的認識,也真真切切感受到了條件的艱苦能夠在這樣艱苦的條件下依舊堅持奮鬥數年,這樣的經曆讓我對領導人們肅然起敬,也進一步加深了我對于五四精神的理解。

曾一川:最令我震撼的是方志敏前輩身處獄中,在重重監視與身患疾病的情況下仍能堅持寫作,用洋洋灑灑十三萬字在紙筆間與敵人頑強鬥争。其次是一位叫胡天桃的紅軍師長。他被俘時身上僅有一個破搪瓷碗,腳穿草鞋。但面對敵人的威逼利誘甯死不屈,僅用三個字回答敵人的花言巧語:不知道。而英雄的名字竟是在後來的國民黨戰犯王耀武的回憶錄中才獲悉的。埋骨何須桑梓地,我們唯有銘記曆史、堅守初心,傳承紅色基因。用中華之錦繡、民族之複興來告慰英魂。


高凱燕:此次井岡山之行,親身感受井岡山的革命歲月,第一次深入了解到那段曆史的艱難,也深刻學習到井岡山""堅定執着追理想,實事求是闖新路,艱苦奮鬥攻難關,依靠群衆求勝利。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伟德国际1946bv官网 - weide官网 版權所有
地址:中國江蘇省南京市西康路1号   郵編:210098    Email:hjxy@hhu.edu.cn   制作維護:嘉碩網絡
  [頻道9]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