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溫延安紅色革命道路,照亮革命信仰之光----伟德国际1946bv官网延安紅色實踐團
延安古稱膚施、延州,是中華民族重要的發祥地,人文始祖黃帝曾居住在這一帶。1935年10月,中共中央和中央紅軍勝利到達吳起鎮,延安成為中國革命的落腳點和出發點,是全國革命根據地城市中舊址保存規模最大、數量最多、布局最為完整的城市。黨中央和毛主席等老一輩革命家在這裡生活戰鬥了十三個春秋,領導了抗日戰争和解放戰争,培育了延安精神。為深入了解延安的革命聖地曆史,深刻領悟延安革命精神,伟德国际1946bv官网20位同學在鈕青老師和高臣老師的帶領下,于2019年7月前往延安開展實踐學習活動。
第一篇重溫延安紅色革命道路
在八路軍總司令部所在地的王家坪,同學們确切感受到老一輩革命家十四年抗戰的艱辛;在楊家嶺的中央大禮堂體驗到中國共産黨奮鬥24年的不易與輝煌;在棗園講台前體會毛主席站在講台上慷慨激昂的發表“為人民服務”的演講;最後在中國工農紅軍第一駐地鳳凰山感受延安的紅色革命道路。
7月9日上午,實踐團到達位于延安市西北部的王家坪革命舊址,1937年到1947年期間,這裡曾是中共中央軍事委員會和紅軍總司令部的所在地,毛澤東、朱德、彭德懷等黨和國家領導人也曾在這兒居住。
實踐團隊在王家坪革命舊址參觀了軍委禮堂、作戰研究室、和毛澤東、朱德、彭德懷、王稼祥、葉劍英的舊居等,使同學們更直觀的了解到老一代革命家的艱苦奮鬥,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精神,以及當代幸福生活的來着不易。通過講解學習,同學們更加深刻了解了老一輩革命家和共産黨人在延安時期留下的優良傳統和作風。當代青年應當繼承和傳承這筆精神财富,鍛造自身高尚品格,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不懈奮鬥。
經過上午的參觀學習,團隊成員對革命舊址的意義有了更深刻的理解,當天下午,實踐團緊接着到達楊家嶺革命舊址,楊家嶺是中共中央領導在1938年11月至1947年3月期間的住處。當年這裡還曾進行過轟轟烈烈的大生産運動、整風運動。首先,團隊成員們跟随講解的腳步參觀了毛澤東、朱德等人的舊居,他們住的窯洞簡單樸素。
随後,一行人參觀了中央大禮堂,中國共産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就是在此隆重召開。大會制定了新階段中國共産黨的路線方針,為抗日戰争和新民主主義革命在全國的勝利做了充足的準備。
之後參觀的的中共中央辦公廳等地,也讓團隊成員們深入體會到了艱苦奮鬥、理論聯系實際的延安精神。
楊家嶺見證了中國共産黨曆史上一次又一次重要會議:延安文藝座談會、中共七大等;這裡推動了中國曆史進程中一個又一個重大決策:百團大戰、大生産運動等;這裡誕生了一篇又一篇對中國革命産生深遠影響的光輝著作:《整頓黨的作風》《新民主主義論》等。
7月10日上午,實踐團前往棗園舊址,棗園原是一家地主的莊園,中共中央進駐延安後,為中央社會部駐地,遂改名為“延園”。1944年至1947年3月,中共中央書記處由楊家嶺遷駐此地。中共中央書記處在此居住期間,繼續領導全黨開展了整風運動和解放區軍民開展的大生産運動,籌備了中國共産黨“七大”,領導全國軍民取得了抗日戰争的最後勝利,并領導全國人民為争取民主團結,和平建國,同國民黨頑固派進行了針鋒相對的鬥争,為粉碎國民黨反動派的全面内戰作了充分準備。
7月10日下午,同學們到達鳳凰山革命舊址,該舊址是中共中央機關從1937年1月至1938年11月期間到延安後的第一個駐地,毛澤東等中央領導在此居住,中共中央在此期間,正是土地革命戰争向抗日戰争的戰略轉變時期,并度過了抗日戰争戰略防禦階段。同學們在此領略了毛澤東、朱德等老一輩無産階級革命家曾經戰鬥生活的一磚一瓦、一草一木。
團隊成員們觀察到朱德總司令的卧房很簡易,隻有普普通通的一張炕,他的書桌放在炕上以方便平時辦公,十分樸素,如此艱苦的環境非但沒能磨滅共産黨人的愛國之心,反而讓培養了共産黨人高尚的思想境界和偉大的革命情懷。在聆聽了講解員解說之後,成員們深深體會到了延安革命精神的偉大。
第二篇 感悟新時代延安革命精神
經過前兩天在王家坪、楊家嶺等革命舊址的一系列參觀學習活動,實踐團成員們切實感受到了老一輩革命家們艱苦樸素的生活和在這種環境下不屈不撓、勇于鬥争的革命精神,為了更多了解和學習共産黨人在延安鬥争時期的光榮事迹和曆史,感沐信仰的力量,7月11日,實踐團來到了延安革命紀念館。
延安革命紀念館是新中國成立後建成最早的革命紀念館之一,延安革命紀念館現有館藏文物3.5萬多件,曆史照片1萬餘張,圖書1.3萬餘冊,調查訪問資料百餘卷;是融收藏、研究、宣傳于一體的革命紀念館。
紀念館前的廣場,毛主席的銅像巍然伫立,他雙手撐腰,堅毅的目光凝視遠方,同學們看到主席的銅像肅然起敬,紛紛回想起那段艱苦的抗戰曆史。背後坐落的即是紀念館,館前入口上有郭沫若先生所題寫“延安革命紀念館”館名。
延安革命紀念館展出的大量珍貴革命文物、文獻和照片,按曆史順序列了11個單元,主要介紹1937年10月至1948年3月将近12年間,黨中央和毛澤東同志在延安和陝甘甯邊區領導中國人民英勇鬥争的光輝曆史;介紹了毛澤東、劉少奇、周恩來、朱德等老一輩無産階級革命家的豐功偉績;介紹了馬克思列甯主義和中國革命具體實踐相結合的毛澤東思想。對研究中國革命史和陝西地區陝甘甯邊區革命史,提供了極其珍貴的資料。
跟随講解員的步伐,加之紀念館700餘幅照片及近千件革命文物及雕塑、油畫、圖表、場景複原等形象、生動地再現,同學們深刻的體會到黨中央及老一輩無産階級革命家在延安領導中國革命的艱苦歲月,感悟共産黨人不屈不撓,敢為人先的革命精神。
在延安文學藝術展示處,展示有剪影與《黃河大合唱》,講解員帶領同學們合唱了黃河大合唱,歌唱完的同學們心情澎拜,倍感振奮。
在窯洞大學育英才這一闆塊,同學們遊覽參觀了中國抗大的風采,了解到抗大在革命期間培養了一大批革命骨幹,為抗戰勝利輸出了大量人才。
紀念館裡真實還原了舊時延安街道的場景,通過講解員的描述,同學們驚訝于共産黨地下工作者隐藏于各個行業,不懼生死,為革命事業奉獻一生。
延安革命紀念館的陳列十分詳細全面,一路走來,同學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複。共産黨人在條件極為艱苦,形勢極為危急的情況下,依然保持鬥志,為共産主義事業奮不顧身,勇往直前,他們無法動搖的堅定信念也讓同學們為之震撼、為之鼓舞,也堅定了同學們報效國家,報效社會的信念。“曆史的長河奔湧不息,改革發展任重遠。”要繼續發揚和繼承延安精神,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光明前景。
回顧曆史,牢記曆史,同時也要立足當下、展望未來,為了使同學們進一步了解我國所取得偉大飛躍與成就,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7月12日,實踐團隊的腳步走向了延安學習書院。
延安學習書院是全國首家宣傳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實體平台,是學習宣傳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新高地,是面向全國開展幹部教育培訓及學習交流的新平台,是推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的新載體。在這裡,同學們将通過形象生動的講解引導、專家的深度解讀、系列書籍的認真研讀以及全面系統深入的分享交流等種種學習方式,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更好地擔當起應該擔當的責任和使命。
“依靠學習走向未來”,剛走進書院,八個大字就映入同學們的眼簾。“依靠學習走向未來”是1938年在延安召開的六屆六中全會中,毛澤東号召全黨同志要不斷學習時提出的,而在中央黨校建校80周年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也說過:“我們的中國共産黨依靠學習,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學習,走向未來。”講解員的講解使同學們明白了學習書院的建設正是為了更好地弘揚堅定信念、求真務實、不斷學習、開拓進取的延安精神。
學習:偉大夢想:“中國夢”是民族的偉大夢想,也是我們黨的最高理想和最終目标,承載着一個國家對未來的信心,飽含着億萬人民對美好生活的憧憬。同學們相互交流自己對于中國夢的理解,通過講解員的講解,進一步理解了中國夢對于國家、民族的重要意義。
學習:偉大思想: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對馬克思列甯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的繼承和發展,作為引領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的綱領、旗幟和靈魂,同學們對此進行深入了學習。
學習:偉大奮鬥:偉大事業源于偉大夢想,成于不懈奮鬥,講解員向同學們講解黨和國家在實現偉大事業的道路上所做的宏大安排和部署,同學們學習了“四個自信”、“五位一體”、“四個全面”等一系列的相關措施。
來到位于二樓的展廳,首先看到的是“正圓中國夢”四個大字,同學們就國家、陝西、延安三個角度,分别參觀了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團結帶領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取得的偉大成果。
國家:在講解員的帶領下,同學們分别從經濟、改革、民主政治、文化、社會、生态、黨建、科技、國防和外交十個方面學習了解十八大以來中國發生的巨大變化。
陝西:“追趕超越”和“五個紮實”作為習近平總書記對陝西提出的要求,充分體現黨和國家對地方發展建設的殷切希望,同學們在參觀之餘不禁為陝西近三年來取得的改變和成就而感歎。
延安:延安作為革命老區,在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延安時提出了“四問”,分别有關經濟、扶貧、深化改革和繼承與發揚革命老區光榮傳統。
張逸同學:
我們都知道“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标準”,國家在短短幾年來能夠實現如此大的成就與飛躍,恰恰證明了黨和國家領導的正确性與先進性。作為新時代青年的我們,在時代發展的潮流中,要牢記“依靠學習走向未來”,不能忘記對相關理論的學習,不能忘記時刻提升自己,努力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将實現中國夢的偉大目标牢記于心!
虞蕾磊同學:
書院以文字、圖片和視頻資料等豐富的形式,結合講解員精彩的解說,為我們重現了延安曆史、發展曆程,讓我們深刻體會到了愛國主義,革命傳統和延安精神。進入書院,一幅壯麗浮雕和“依靠學習走向未來”幾個大字,讓我們深刻體會到了國家的發展和堅定的意志。走過各個文化單元,從過往中,我們吸取教訓,看現在,國家的偉大成果和蓬勃的生命力,盼未來,我們堅定的走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堅持馬克思主義,為祖國複興不懈奮鬥。
費波同學:
通過講解員的講解引導和深度解讀,我們學習了延安精神,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自己。作為新時代的大學生,我牢記自己的使命,必須不斷學習,不斷提升自我,依靠學習走向未來。
孫睿同學:
延安學習書院是學習宣傳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新高地,是展示延安人用延安精神建設延安的新窗口,通過在延安學習書院的了解和學習,我對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有了更深層次的認識,同時作為一個環境專業的學生,看到延安的綠水青山越來越多,我的内心感到無比的激動,整個學習書院的外觀采用陝西傳統的建築色彩,以白色牆面和黛色屋頂為色彩基調,而裡面主色調也是中國紅,“依靠學習,走向未來”,相信我們會在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路上更近一步。
郭凱同學:
望着眼前這些革命的舊址,我陷入深思,就是在這種連吃穿都緊張的年代,我們的領袖卻用超乎一切的意志力,締造了中華民族的神話,赢得了全國人民的解放。而如今國家安定,民族團結,人民生活富裕的美好年代是多麼的來之不易!這是多少革命英雄用生命和鮮血換來的啊!作為大學生的我們,更應該發揚這種艱苦奮鬥的革命精神,磨練意志,腳踏實地,為實現中國偉大複興拼搏!
張子豪同學:
撫觸曆史,讓人唏噓。1935年10月19日,衣衫褴褛的紅軍跋山涉水曆經千辛萬苦到達陝北,黨中央和毛澤東同志入駐延安,從此荒無人煙的陝北高原成為中國革命的搖籃,成為億萬優秀青年魂牽夢萦的聖地。中國共産黨第一代領導集體從這裡走出,毛澤東思想形成體系并日漸成熟,實現第一次國共合作,共同抗日,延安開始創造一個又一個的奇迹,創造中國革命的奇迹,譜寫中華民族全新的曆史!
通過這次參觀學習,加深了我們對延安的了解,感悟到了一種延安精神。這種精神包涵了艱苦奮鬥、理論聯系實際、不斷開拓創新、實事求是,這是我們黨始終追求和堅持的。參觀重要,學習重要,宣傳重要,但更為重要的,是在平常工作中時時刻刻将南山頭革命精神融入其中,将“精神”轉化為“物質”,轉化為紮紮實實的、實實在在的行動。南山頭革命精神落實于日常工作之中,在解放思想大膽開拓的同時,時時想想我們的所作所為,包括決策、舉措,是否謙虛謹慎不驕不躁了,是否艱苦奮鬥了,我們是否常懷憂國憂民之心,我們是否腦子裡有一根永不松懈的“進取意識”、“憂患意識”、“危機意識”的弦,且在工作中得到落實……如此等等。隻有這樣,我們大力倡導和弘揚的南山頭精神以及西柏坡精神、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等革命精神,才會得以實實在在的發揚光大,而不緻流于形式,流于空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