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兩湖之韻 訴百年情腸--河海大學赴江蘇無錫宜興水文化探訪活動紀實
2016年7月8日,河海大學赴江蘇無錫宜興實踐小隊開始了“明珠蒙塵—憶往昔太湖”第二天實踐活動。
早晨9點半,小隊除隊長外所有隊員準時出發前往我們此行的主要地點---太湖。在步行了将近1個小時左右,伴随着一股強烈刺鼻的惡臭,小隊到達了太湖的分湖--蠡湖。當大家捂鼻忍着惡臭到達湖邊時,眼前的場景讓小隊震驚。隻見水面藍藻泛濫,綠油油的一片,水體富營養化十分嚴重。雖然早已查閱信息知道太湖已遭遇嚴重污染,但是真實的場景還是讓所有成員過了好久才緩過來。
碧水不複,整治靠大家 藍藻泛濫,莫讓明珠蒙塵
刻不容緩,早晨11點左右,小隊開始了今天實踐活動内容之一—對太湖周圍住民的采訪。在走訪中,老人們回憶起記憶中清澈的湖泊。一位湖面遊船工作人員表示,小時候的太湖水質是完全可以允許在裡面遊泳的,裡面捉到蝦甚至可以直接吃,最美好的回憶就是放暑假來太湖裡洗冷水澡。而對于現在的太湖水質,大家都表示十分惋惜痛心,一位女士說她家鄰近太湖,藍藻爆發的惡臭讓人晚上都睡不着覺。以犧牲環境為代價謀求的經曆發展必然要由人們為其買單。惡化的水質影響了當地居民的生活質量,旅遊業也遭受嚴重影響,為了治理污染也已投入了大筆資金。據了解,現在是捕魚業的禁捕期,然而在小隊活動過程中,仍見到有人在垂釣。雖說不是法定禁捕流域,但也希望市民們可以自覺保護自然資源,以實現可持續發展。
在經曆中午短暫的半小時午餐休息時間,隊長也與小隊成功彙合,于是小隊全體成員馬不停蹄前往太湖鼋頭渚開始今天的主要實踐活動,水質監測。此刻,大家已經精疲力盡。步子開始變得沉重,緩慢起來。但是,卻依然堅持,沒有一個人落下。大家緩慢前行,一路仔細察看太湖的水質情況,同時也在思考到底該怎麼做才能真正做到徹底改變水質環境。最後,隊長決定在一處涼亭下采取水質,進行檢測。隊員張書劍同學下去提取水樣,可謂困難重重,稍不留神就會滑下掉入湖中,但是他的細心與沉穩,促使他成功的完成了水樣提取。于是,小隊立即在亭中開始檢測水樣,水的味道依然刺鼻,但是大家毅然決然完成了所有的檢測步驟,根據數據,可得出太湖為重度污染。這個結果讓小隊全體成員帶着沉重的心情返程。從鼋頭渚回程的路上,見到一位市民大媽在湖邊洗衣服。水面上漂浮着洗衣粉豐盈的泡沫,而污水直接排放到了湖裡,看到令人心痛不已。由此可見,雖說近年來市民的環保意識已逐步提高,但仍有少數人缺乏環保觀念,環保的事業仍然任重而道遠。
水質檢測,結果堪憂 鼋頭渚前,護水不止
下午五點,小隊開始返程回校,無錫之行結束。此次的無錫的實踐活動,讓小隊全體成員都受益匪淺。活動形式的豐富性,讓大家在忙碌之中明白了團結的意義;路途的艱難遙遠,讓大家明白了堅持的重要。河海大學赴無錫水文化探訪小隊所有成員都很開心有這樣的一次體驗,也真誠的希望,這次活動,可以為太湖的水質改變獻出作為水文人的一份微弱力量。他們不會放棄,會勇敢肩負起作為河海水之子的職責,面對艱難,堅定向前,共築江湖河海夢。
河海大學赴江蘇無錫宜興實踐小隊
2016年7月8日